大皖新闻讯“今天晚上的行情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惨不忍睹。”9月3日晚,从业十多年的云南斗南花市的职业采购人叶先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感叹:“毫不夸张的说,今天晚上,一包大重九(云南产香烟)的价格就可以换一筐花。” 不只叶先生,许多在斗南花市经营多年的花农和发货商都在抱怨市场的低迷。
种植量上涨多 市场价格走低
大皖新闻记者向多位花农和发货商了解了斗南花市的市场供需情况,对于市场需求量大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表示需求量相比去年大幅增加,有的则认为需求量上没有很大变化,但大家一致反映的是,市场的供货量有明显的增长。
“最近几年,云南鲜花种植呈现一个逐年递增的现象。”叶先生说,他认为鲜花种植的门槛低,也不用太大成本,近两年不少外省的人专门跑到云南来寻求商机,“基本都是七大姑八大姨带过来的,这也导致货品整体质量下滑”。
“现在会种、不会种的都在种花,发货商也类似,专业水准不够,就只能降低行业佣金标准,从质量上误导消费者。”叶先生认为,虽然鲜花种植、采购的行业门槛低,但专业性是很强的,随便进场容易被“套路”。
“咱们这个行业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不高,有些外省的商家,今天从这家拿货,明天可能就换一家,漂浮不定,有些行业小白不专业,容易被压货款、扣货款,而小白为了生意,也会不由自主的降低质量。”
对于云南花市来说,外省鲜花的上市同样会冲击斗南的销售量,叶先生介绍,一般最旺的季节是十二月份到来年的五月二十日以前,之后外省的鲜花上市,会影响斗南花市的销量和价格。“比如曼塔,今年截至目前最高价接近70块一把(20枝),现在也就10多块钱,高的时候100多一把,现在最好的也就40块差不多。”
叶先生9月3日下午5:20拍摄的斗南花市交易大屏
直播、电商是把双刃剑
“顾客消费习惯的转移也是问题。”云南鲜花(原材料)发货商杨先生说:“以前很多喜欢花店消费的人,现在可能会喜欢网购鲜花,类似的,以前花店只会从当地批发商进货,但是慢慢的花店也会自己在云南进货。”可以说直播、电商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占领了发货商们的市场,但杨先生认为这并不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和供应量以及鲜花的节日属性有关。
也有发货商提到,最近市场每晚大批大批的剩花,不少花农请正在市场里直播的大主播给自己带带货。
叶先生也认为,直播和电商促进销量的作用是有的,可以消耗一部分中低端的货品,但同时他也感觉到,现在大家对线上购买鲜花也冷淡起来。
“鲜花是非标产品,十分特殊,可以说是生鲜行业中最为的特殊产品,品质相当复杂,差一点可能差价好几块,甚至更高。”叶先生说:“线上的最大问题是物流,鲜花的损耗率过高,客户体验越来越差,并且直播批发的基本都是贪图便宜,打价格战的居多。”
熬着同时也是优胜劣汰的开始
“鲜花有节日属性,哪怕现在如何低迷,今年春节或者情人节照样是高价。”杨先生告诉记者:“这个行业淡季亏钱是必然,关键是旺季赚的钱如何填补淡季亏的,并实现盈利,才是考验鲜花从业人员的关键点。”杨先生表示,其实年年都是如此。
叶先生认为,国庆以后斗南花市热度会有所上升。“外省玫瑰下市,整体的热度会相对回暖,国庆的婚庆旺季,也会提升一点热度,但教师节目前都不看好。”对于目前的状态,叶先生称为熬着,“目前大家都在熬,无论是种花的还是卖花的,还是终端批发或者花店,都在熬着等旺季的到来,熬着同时也是优胜劣汰的开始。”
合肥市场走访:天气原因,花市也处淡季
海卉花市入口
9月4日晚,大皖新闻记者前往合肥市蜀山区的海卉花市进行现场探访。有花鸟宠物市场和美食街的双重加持,海卉花市内常年人流不断,尤其是夜晚,摊贩经济尤为繁荣,川流的人群中,总能看到手持鲜花的消费者的身影。但自高温天气以来,街上的人流量明显减少,虽然仍有一定的人流量,但与高峰期的摩肩接踵相比冷清了很多。
在海卉花市中,店家摆在路边的小束花尤其吸引消费者驻足,一般一束花的价格在10~30元不等,每到夜晚街边摆满鲜花的场景分外热闹。这片鲜花锦簇的场景目前也因为高温熄了火,记者探访时,街边摆放的小束花数量大减,有些店铺用盆栽代替了鲜花的位置。
海卉花市内销售的小束花。
“天气太热了,花放在外面两三个小时就蔫了,我们就放在屋里了,可以进来选。”有商家对记者说:“或者你有想要的品种,我们可以到冷库里拿。”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市场上小束花的标价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有两户商家看记者挑选时,表示可以送一把即将被处理的花束,也有的店铺在做线上平台购买的活动,价格有所优惠,比起六、七月份,确实可以花低一些的价格淘到性价比高的小束花,但市场上也有不少花束看起来有点蔫儿。
“我们的鲜花都是从云南空运来的。”有商家向记者介绍:“现在鲜花的价格都挺透明的。”商家表示,今年高温的时间比较长,鲜花在外面不好保存,所以大多放到了室内或者冷库。但从街面退到店内,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路过消费者随机购买的可能。
周边居民尹女士告诉记者,她夏天之前经常会在晚上散步时挑选小束花做家里的点缀,但七月份之后就基本没有购买了,“家里白天没人,不开空调,花一个白天就要热蔫儿了,我七月初买了一枝绣球,也就撑了三天,所以就暂时不买了,等到天气凉快一点儿再说。”
商家预计半个月后市场情况会有所好转。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编辑 许大鹏
编辑 许大鹏